西柏坡培訓最新消息:
曾經西柏坡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可自從它成為中央的駐地后,便走上了歷史舞臺,從此它的名字家喻戶曉。
“新中國從這里走出來”、“中國命運定于此村”,這兩個偉大的稱呼說的都是曾為中央駐地的西柏坡。西柏坡與江西省的井岡山、瑞金,貴州省的遵義,陜西省的延安并稱為中國五大革命圣地。
只是與另外四個革命圣地相比,西柏坡作為一個規模小、位置偏的小山村,為何會得到朱德和聶榮臻的青睞,在解放戰爭的后期成為中共中央的駐地?
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此三者是兵家取勝的必備條件,要想選擇一個理想的指揮所來指導全國的解放,那么這個駐地就必須具備這三個要素,并且缺一不可。
朱德考慮了全國的形勢,最終他聽取了聶榮臻的意見,把目光落在了西柏坡。
選址
1947年的一個晚上,朱德面帶愁容地找到了聶榮臻。聶榮臻經過詢問這才知道,原來朱德是在為中央駐地的選址而苦惱。
確實,作為中央領導、決策、指揮的地方,中央駐地的選址是重中之重,必須謹慎挑選,全國那么多的地區,要想從中找到一個最合適的地點,著實需要費一番苦心。
朱德找到聶榮臻就是想聽聽他的意見,聶榮臻聽到的第一反應就是推薦平山,但畢竟中央駐地的選擇不是什么小事,于是聶榮臻并沒有立馬回復朱德。朱德一看聶榮臻陷入沉思的模樣,就知道他有所考量,便不出聲打擾,只是靜靜地等著,而聶榮臻經過深思熟慮之后,還是推薦了他的第一選擇——他長期工作,對于情況比較熟悉的平山一帶。
平山不但位于山區內,地勢有利于中央的隱蔽,而且那里土地肥沃物產富饒,那一帶的群眾基礎更是好,抗日戰爭期間不畏生死,勇于抗戰,有著極高的政治覺悟,大大降低了中央工作開展的難度。
朱德相信聶榮臻的選擇,只是如果將駐地駐扎在平山縣城,則目標太大,容易暴露,恐怕會發生預料不到的危險,所以朱德認為還是要找一個村莊比較安全。
確定了縣區之后,就需要確定村莊的具體位置了,于是朱德派遣潘開文、齊明臣以及余光文一行人前往平山,在附近一帶尋找合適的準確地點。
潘開文一行人騎著馬在平山附近探查,剛開始幾天他們都沒有發現滿意的處所,不免有些失望。
正所謂“柳暗花明又一村”,直到有一天,在巡查的過程中他們突逢大雨,急急忙忙躲進一個村莊避雨時,大家這才發現了西柏坡這個位置隱蔽的小村莊。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場大雨將潘開文一行人引向了中國命運的決勝地。他們也并不辜負這場好意,在發現西柏坡后,潘開文等人開始認真考察,仔細記錄下西柏坡的情況。
西柏坡地處平原和大山的交界處,背山向陽,陽氣十足,又由于處在交界處,隱蔽性極強,怪不得潘開文一行人考察了那么多天,也沒能發現西柏坡的存在。
西柏坡雖偏,但地域遼闊,進攻或退守也都有足夠的空間,必要時甚至可以容納千軍萬馬,另外村子里人口較少,有利于駐地保密工作和安全防護的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