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峰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共中央機關離開西柏坡,去回答“進京趕考”的歷史命題。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西柏坡時再次提出“趕考”問題,并指出“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梢钥闯?,“趕考精神”既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破解“歷史周期率”、考出好成績的深刻憂思和遠見卓識,更是鞭策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強大武器和精神動力。
“趕考精神”體現對立統一規律。對立統一規律揭示出社會和思想領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間都包含著矛盾性,事物矛盾雙方又統一又斗爭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自秦漢以來,歷代封建王朝興替循環反復達兩千多年之久,始終包含著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這對對立統一的矛盾。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對此有著深刻的考察和體悟。從讀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到延安窯洞里與黃炎培的“歷史周期率”對話,再到1949年全國解放戰爭勝利前夕對全黨同志的告誡,毛澤東同志對于“趕考精神”的認識愈發清晰起來。他在七屆二中全會上強調要警惕糖衣炮彈的攻擊,并提出不給黨的領導者祝壽、不送禮、少敬酒等六項重要規定,得到了全黨同志的一致擁護。這些都是“趕考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也因此才經受住了革命勝利和執政掌權的雙重考驗。
“趕考精神”體現量變質變規律。量變質變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量變和質變的兩種狀態,以及由于事物內部矛盾所決定的由量變到質變再到量變的發展過程?!摆s考精神”起源于革命戰爭年代,形成、成熟于新中國成立后的建設、改革開放時期。毛澤東同志認為,“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程更偉大,更艱苦”。如何走好新的量變過程,從而完成新的質變,成為歷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關心的問題。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來,中國共產黨“趕考”的腳步從未停歇,中國共產黨人并沒有躺在功勞簿上睡覺,而是深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面對當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中國共產黨人仍舊要發揚“趕考精神”,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以一個又一個階段的量變,積小勝為大勝,確保早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完成新一輪的質變。
“趕考精神”體現否定之否定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表明事物發展歷程不是直線式前進而是螺旋式上升的。中國共產黨七十多年來執政趕考的偉大實踐并非一帆風順,也經歷過坎坷和挫折。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中國共產黨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來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籬,用自我革命的魄力來進行偉大的反腐敗斗爭。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不在于不犯錯誤,而在于敢于正視問題,勇于自我革命。中國共產黨在這樣的“趕考精神”引領下,敢于一次次拿起手術刀對自己身上的病灶開刀,這就是中國共產黨能夠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所在。
?。ㄗ髡邌挝唬汉颖笔∥M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