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剛剛落幕,中共中央宣傳部和解放軍總政治部就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再次印發郭沫若著的《甲申三百年祭》。為什么這本延安整風時期的學習材料,再次受到毛澤東的重視?
因為西柏坡時期,毛澤東注意到共產黨人面臨與明末歷史某些相似之處。
305年前,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金戈鐵馬、血戰疆場18年,于1644年進了北京,但進城后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紛紛然,昏昏然”,隊伍很快腐化起來,結果僅僅42天,就丟掉政權退出了北京。
305年之后,共產黨人走過了28年的艱苦歷程,也要進駐同一座都城,同樣面臨進城后的執政考驗。李自成失敗了,共產黨能不能坐穩來之不易的江山?
要害是因驕而敗。那么,共產黨人在取得政權之后,如何不使勝利沖昏頭腦,防止李自成式的失???必須力戒驕傲。
為此,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用綜合診療的辦法,打出來一套“組合拳”。
首先是讓人們來不及驕傲。用新的任務和目標警醒大家,讓所有革命隊伍的人時刻緊張起來,沒有機會松懈和停頓,來不及驕傲。
在西柏坡中央政治局召開的一月會議上,毛澤東在作結論時說,“如果完成了全國革命的任務,這是鏟地基,花了30年。但是起房子,這個任務要幾十年工夫?!彼f,“打完一仗之后,要立即提出新的任務,這樣他就不驕傲了,否則就會停止前進?!?br/>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進一步重申了這個觀點,“要提出新任務,使全黨同志來不及驕傲!”
其次是強化居安思危意識。從最困難的方面著想,爭取最好的結果,這是毛澤東唯物辯證思想的一貫主張和做法。越是勝利的時候,越是要居安思危,做好遇到重大困難和挫折的精神準備,把勝利建立在克服各種困難基礎之上。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一月會議上,毛澤東指出,困難也要充分估計,好有精神準備。一是大戰爆發;二是天災,即“七大說過,大旱三年,赤地千里”;三是軍事發展不順利,戰爭延長,明年打不過長江去,只能在江北打;四是李宗仁、李濟深出來組閣,另成立政府,搞個曲折。
勝利到來之時,中共領袖也一直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要居安思危。
新中國籌建時,在討論確定國歌時,著名愛國人士、基督徒劉良模、知名畫家徐悲鴻等人推薦田漢作詞、聶耳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但有的代表認為,新中國已經成立了,“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的歌詞已經過時了,建議重新填詞。
周恩來不同意改,他認為“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話永遠要用,“因為我們中國越強大,帝國主義越恨,所以一直保持憂患意識”。毛澤東也不同意。他說,過時了嗎?我看沒有,新中國雖然成立了,但帝國主義國家還在封鎖我們,我們不能高枕無憂,還是要居安思危。
這樣,在革命勝利前夕,中共中央把力戒驕傲問題,與黨的事業能不能繼續前進、新中國能不能長治久安,緊密聯系在一起,給全黨敲響了洪亮的警鐘。